圖為途經百姓坐在五福橋上休息。負債整合 李奉軒 攝圖為謝代遐稱贊五福橋石灰填的縫隙結實。 李奉軒 攝
  中新網重慶10月25日電(李奉軒 張佳雯)在重慶黔江區鵝池鎮有條大米溝溪流,逢百年難遇的乾旱天氣亦未斷流,溪流兩旁的良田年年豐收,當地許多老人將其歸功於百年石拱橋——五福橋的庇護。25日,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信用貸款座百年古橋,聆聽謝氏家族六代相傳的護橋故事。
  五福橋位於鵝池鎮鵝池社區2組大米溝上,當時富豪謝元發倡導新建,始建於1867年(同治六年),1879年(裝潢光緒五年)完工,歷時12年。橋長20多米、高12米、寬4米,距今有134年曆史,是中國古代典型的石拱橋。
  據謝元發玄孫謝代遐回憶,當時的謝元發在當地是富甲一方的人物,擁田地上百畝,地方上很有威望。他家老屋就在離五福橋不到一公里的地方。1862年,時年13歲的謝元發添兩子,然二子隔三岔五生病、不好喂養,後有人建議其多修橋補路、多做善事。1867年,謝元發前思後想,請了當地有名石匠冉瑞岱負責,開房屋二胎始在溪流上建造石拱橋。
  “橋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是從幾裡外的石山開采而來,有的甚至有3米長,重的上千斤……”據謝元發第五代孫子網站優化謝懷建介紹,整座橋有30級臺階,橋中央是4米左右長的平臺,全由齊整石頭砌成。
  1877年,修了10年的石拱橋漸近尾聲,一方首富謝元發這時卻為資金犯愁了。眼看修了大半的石拱橋中途而廢,不甘心的謝元發在冉瑞岱建議下,向族人和附近家境不錯的人戶籌資。謝懷建透露,老祖父特意在橋旁立了橋碑,鐫刻著修橋的艱辛和廣大樂善好施者名字和所捐數量,以示後人銘記。從清代光緒五年立的樂善碑上,至今可見其上依稀記載有160多人、籌資近10萬文。
  1879年,經過長達12年,石拱橋終於修好,附近的百姓們過河也方便了。謝元發將橋取名為“五福橋”,寓意謝氏家族和街坊五鄰都能平平安安、順順利利共享拱橋帶來的福氣。謝代遐告訴記者,自從五福橋建好後,這一帶就極少遭災,傳說全憑橋上靠獅子岩一邊的兩橋頭處各設置了一座石獅,怒視著對面的山崖。可惜後來石獅遭到人為破壞,一個不見蹤影,另一個只剩下部分基座。
  為了銘記祖輩囑托,謝氏家族把五福橋奉為“祖業”,將護橋作為一種責任和榮耀,一代代傳了下來。
  據瞭解,看護五福橋到現在已是第六代謝氏子孫了。歷經134年,石拱橋一些地方開始出現沉降。“不過,一直以來,我們(謝家)的228個子孫都時刻關註橋的情況,目前,這座石拱橋不單屬於謝氏家族,更多的是屬於當地百姓。”謝懷建稱,現在正多方籌資,準備維修裂開的地方和對橋碑文字進行修複。
  2011年,黔江區把五福橋作為區級重點文物加以保護,鵝池鎮政府也成立專業護橋隊伍,隨時監測橋的變化。
  “如今,五福橋雖然不再承擔著迎來送往的重擔,但134年的風風雨雨銘記在每一塊石頭上。它是歷史的見證,是附近老百姓的期盼。”該鎮負責人張崇斌說。  (原標題:祖輩修橋造福百姓 六代子孫傳承看護百年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y39jynr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